中文 | ENGLISH
 
 
 > 2012年
 > 2011年
 

谈印后技术:求生存,谋发展

 

样本印刷网报道:若说对于印后技术现状及发展的现状及发展某以为可以六字概之——求生存,谋发展——力求在当下市场形势下适应环境生存下来,谋求用适应于未来市场要求的生产力寻找发展的大时机。

前几日在某媒体的一个年度颁奖活动上有着一个有趣的论坛来自业界的多位名家大鳄都登台畅谈了,不过有意思的是我们曾几何时不再讨论要不要数码或者数字化(的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都被这两个概念给模糊的搞晕了。)这次论坛所谈及的更多的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服务我们今日之印刷业。其实经历过这多年的积淀大家真正的感觉到了互联网真正的含义并非电脑和电脑,而在于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的互联。当然在这里我们不是要讨论何为互联网,更不是要说说印刷业应该怎么应用互联;在这里我们能清楚的感受到环境的的变化和我们必须适应的过程吧!

说道印后的“求生存,谋发展”,在这里我想这样解释意思印后——“一切印刷品的成型或包装的印刷之后的工序工作”都应该算作印后吧!那么这些工序中的环境现状是什么呢?1、工序多变而复杂;2、人工投入量巨大;3、直接影响着产品最终质量;4、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5、市场竞争的激烈。。。等等似乎这些都不是我们能左右的因素,那么要想立足生产下来我们别无他法只能一方面控制质量一方面控制成本,而这些都和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选择替代人工的自动化设备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适当的降低人工使用减少人工成本。解决这些问题或许只能算是一时的问题得以解决,那么怎样才能适应未来市场谋求发展呢?我想所谓市场无外乎人的需求,正因为有了人多需求才有了我们可以服务之市场,前几日有幸和行业里一位前辈刘老师同行回家,在路上和他谈及这样一个问题,我记得最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人们对90后的个性越来越包容了”我想与其说的包容不如说是接受或者说是适应,每一代人都终将成为每一个时代的主人,而他们的想法得以实现的过程不正是需求产生的根源吗?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去分辨60、70以前我们的需求是要有,而后来到了80我们的需求变成了有而精,再到90或者以后似乎应该又变成了精而异呢!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印后的企业名称是不是也这样有趣的变化着吧——**装订厂——**纸制品公司——**文化创意公司!也许你也曾感觉到了吧!所以印后的发展之机真是离不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也许,你会说这大堆多是废话,谁都知道要解决限制的生产现状,谁都明白要适应市场需求,但又谁又不是在迷茫中寻找着呢?是的每个人都在寻找谋求发展之机。那么作为我们一个正从事着技术革新的设备制造企业又在哪些方面怎样诠释了这些需求变化呢?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我们的产品在技术上如何去创新,去帮助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当然这也正是我们这样一个企业的“求生存,谋发展”之路。介绍一下我们的ST036系列的皮壳机吧(当然专业术语应该叫做“制壳机”)该系列产品从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其制壳速度为每分钟中36个。按这样的速度我们根据不同产品材料和环境的影响实际调研比较大约生产效率为1500——1800个每小时,这样的效率至少可以相当于15——20个技术熟练的手工完成的效率,而且就产品质量稳定而言该机器的稳定质量控制在0.5mm误差范围之内和多个手工生产不同工人生产出的产品参差不齐鲜明对比,相比之下产品合格生产效率更是远胜于人工这样一来不就在当下求生存的大战中寻到了可生之机吗!同时该系列皮壳机覆盖的产品成品尺寸范围从110*55mm到850*450mm。如此广阔的空间几乎覆盖了当今市场所有产品。这不正好可以让我们的印后企业在这一领域可以放开双手吗!也正是这样让我们服务的企业有了有利的生产之机,我们也同样获得了生产的力量。

那么ST036系列又是如何推动使用企业寻找发展的呢?我们又在其上面发掘了什么?实际上对于这一点我们也深知使用者企业要满足市场更多的需求。首先,比如说在皮壳而言从文件夹到精装书到书型盒再到台挂历可谓是跨越了不同领域的产品,因此在ST036系列的皮壳机上我们早早实现了从一块板到7块板乃至更多的技术扩展并率先向世界公布投入使用,于是1到2块板的文件夹、3块的精装书、笔记本,4、5块板的书型盒、6、7块板的台挂历等等产品的皮壳制作一时间被同一款设备所全部覆盖了。

在ST036系列中诸如此类的功能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实现圆角皮壳的生产;比如可以适应各种封面材料(如:纸质材料、装帧布料、PU皮料等等)各种撑板板子材料(如:灰纸板、密度板、木板等);比如可以适应超大的皮壳厚度9mm产品等等。

在未来印后技术的发展我想应该是既要适应市场要求多样化、又要满足快速生产自动化。既要生产、又要发展。

来源:上海印刷厂

 
 
上海贝得印务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36663号-1     关于贝得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