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印刷网报道:我国印刷业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但受市场、资金等条件制约,先进技术和设备使用并不广泛,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有机溶剂及挥发性有机物,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印刷行业亟待实现绿色转型。
我国印刷业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仍处在体制、技术、结构三大变革之中,印刷业长期以来存在的装备依赖进口、低水平重复建设、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从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等矛盾和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我国印刷行业集约化程度在迅速提升,但具备规模效应、技术先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不多,主要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在这些中小型企业中,由于受市场、资金等条件制约,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并不广泛,各种传统的制版、印刷以及印后加工工艺依然占有很大比重。
传统工艺和设备使用的菲林片、显影液、定影液、溶剂型油墨、醇类润湿液、洗车水、即涂膜、上光油等,由于含有大量重金属、有机溶剂以及挥发性有机物,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此外,在管理理念上,企业缺乏基本的环境和安全意识。比如,对产品的环境指标缺乏关注,产品中的重金属和VOC超标现象严重;对印刷过程中的废弃物缺乏控制,废显影液直接排入污水管网,废油墨桶作为普通垃圾抛弃;对环保材料和技术缺乏投入,基于成本最低的原则,不愿花钱在环保型原辅材料上等。
如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成为我国印刷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绿色印刷战略的实施,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
绿色印刷的起源和相关政策
绿色印刷,是指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威胁人体健康、节约资源的印刷方式。包括环保原辅材料的使用、清洁的印刷生产过程、印刷品对用户的安全性,以及印刷品的回收处理及可循环利用。也就是说,印刷品从原材料选择、生产、使用、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环保要求。
绿色印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以日本、美国、德国等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绿色印刷既是其科技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替代产生环境污染和高能耗的传统印刷方式的有效手段。
在我国,环境保护部和原新闻出版总署从2009年开始逐步实施绿色印刷推动工作。2010年9月14日,环境保护部与原新闻出版总署签署了《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我国推进绿色印刷实施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10月8日,原新闻出版总署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绿色印刷的公告》,对推进绿色印刷实施作出了全面部署。公告指出:“通过在印刷行业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绿色印刷环保体系,力争使绿色印刷企业数量占到我国印刷企业总数的30%”;同时,由环境保护部和原新闻出版总署共同组织制定绿色印刷标准,作为评价绿色印刷的技术依据,并以绿色印刷认证作为实施绿色印刷工作的重要途径。
2012年4月6日,原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环境保护部共同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教科书实施绿色印刷的通知》。通知规定:“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各地使用的绿色印刷中小学教科书数量应占到本地中小学教科书使用总量的30%;再经过1——2年,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教科书绿色印刷全覆盖。”
绿色印刷战略的实施和成效
2011年3月2日,作为绿色印刷的技术支撑部门,环境保护部发布了首个绿色印刷标准:《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 第一部分: 平版印刷》。随后于2012年11月16日发布了系列标准之二:《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 第二部分:商业票据印刷》。
这两个标准均明确提出,印刷产品除了应满足相关国家和行业要求以外,还应满足特定的环境指标,包括重金属和挥发性有机物的限值。此外,标准从原材料采购开始控制,在印前、印中、印后加工3个主要工序,对印刷方式、印刷辅助设备、资源节约、能源使用、废弃物回收等进行了详细规范,涵盖了目前印刷行业较为先进的印刷方式与设备设施,对企业规范管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和员工健康将产生积极影响。
为推动绿色印刷战略的实施,两部委先后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多场大型宣贯会,对绿色印刷的理念、绿色印刷标准、绿色印刷的推进分别进行了解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印刷管理部门代表、各地印刷协会代表以及各地印刷企业代表等参加了宣贯会。
这些宣贯会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印刷企业对绿色印刷理念及绿色印刷技术标准的了解,为企业开展绿色印刷工作以及申请绿色印刷认证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此外,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的绿色印刷宣传周上,两部委均联合召开了绿色印刷推进会,并分别发布了《绿色印刷手册》和《实施绿色印刷成果报告》,同时还举行了多场绿色印刷实施经验交流会和绿色印刷发展研讨会。全国多个地区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绿色印刷宣传活动,宣传绿色印刷理念,展示绿色印刷成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培训活动,绿色印刷知识在全民中得到很好的普及,绿色印刷理念在企业中得到很到的贯彻,节能环保体系在印刷行业中逐步得以建设。
开展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是国家实施绿色印刷的重要手段和路径,这也是国际上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印刷企业取得绿色印刷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标志着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已经达到目前国家实施的环境标准规定的先进水平,是值得社会和政府信赖的印刷产品生产者。
尽管我国印刷行业产值高、规模大,但印刷企业大的不强、小的不精,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印刷业多年来一直面临“小、散、滥”的问题,由于缺乏退出机制,小企业很难被淘汰出局。在这种局面下,通过实施绿色印刷认证,将部分产品指定给达标的企业,使部分优秀企业迅速做强。同时,对具有一定条件的企业,引导他们通过技术升级,达到合格的标准,跻身强企之列。而对那些落后的企业,通过不断扩大绿色印刷的品种将其淘汰出局,最终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的目标。
来源:上海印刷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