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2012年
 > 2011年
 

印后智能化可大大节省劳动力成本

 

上海印刷网报道: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众审美需求的提升,让印刷品不再局限于“信息载体”这一简单模式,而是以更具审美价值及使用价值的形象出现。以印刷包装产品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好的包装可以使商品销售额提高15%~18%。于是,市场开始强调设计、版面、色彩及装潢加工等的重要性,并将日臻增长的需求转化为对印刷各环节的挑战,尤其是印后加工。

印后加工是保证印刷产品质量并实现增值的重要手段,通过修饰和装潢大幅提升产品档次并增加其特殊功能。所以从某种意义而言,印后加工是决定印刷产品成败的关键。而决定印后加工的关键则在于人和设备。

劳动力短缺“威胁”印后发展

凭借着人口红利这个优势,中国印刷企业一直以微笑的姿态“抢占”全球印刷市场份额。然而近年来,这份“优势”渐渐失去了“耀眼的光环”——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牵绊”。记得2000年前招收一名工人,至少有五六个人竞争,而现在尽管工资翻了一倍多,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在笔者看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可以归咎为以下几点。

①一线员工短缺,成为众多企业无法回避的话题。
②“80后”、“90后”新生代员工个性强,很多不愿从事重复枯燥的工作,且稍有不如意便选择离开,令企业雇佣、培训环节压力大增。
③新兴行业的发展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更加吸引年轻的员工,直接导致印刷企业的员工流失率提升。
④新招员工在企业工作的平均周期较短,造成技能培训成本增加。

相较于印前和印刷,印后是用工量最为集中的一隅,这是由其自身具有的工艺复杂、多样化,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等特点所决定的。所以,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印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威胁。一边是不断提升的劳动力成本,一边是“稳定”的印后加工工价,这种利润剪刀差使印刷企业面临难以发展,甚至是生存的危机。

或许,对于印刷企业,尤其是以印后为主的企业而言,只有正视劳动力的变化,脱离对于廉价劳动力的依赖,实现从粗放式劳动力价格优势向集约化技术优势的转变,才能找到瓶颈的突破口。

来源:上海印刷公司

 
 
上海贝得印务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36663号-1     关于贝得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