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2012年
 > 2011年
 

技术指导:印刷技术在出版物鉴定中的应用

 
上海印刷网报道,随着出版业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和出版管理司法行政工作水平的提高,非法出版物鉴定原来经常使用的某些直接而简单的鉴定手段正在被新的行业环境所淘汰,鉴定工作越来越倾向于技术规范性。就图书鉴定来说,充分利用印制技术手段,练就一双“印刷眼”,鉴定工作便如同有了“洞烛其奸”的利器。
 
在非法出版物鉴定中,样本比对是最常使用的鉴定方法。鉴定人员从正规出版途径获取正版样本,将鉴定样本与正式出版物样本进行同一、同源性比对,看两者印制内容是否同一、印版制作是否同源,如果鉴定样本与正式出版物明显不同即可凭“疑似非法”进入下一步鉴定程序。在这个鉴定过程中,了解印刷技术、熟悉印刷业发展状况对某些鉴定起着关键作用。
 
“第一只眼”:印刷防伪技术的应用
 
印刷防伪技术一般包括防伪设计与防伪印制。
 
防伪设计是基于图书内容设计过程的防伪手段。这与雕刻制版、计算机版纹设计等异曲同工且使用简便。这种防伪方式就像出版单位为自己的图书编制了一个“防伪鉴定密码”,再配合其他证据因素,很容易就可以鉴定图书的真伪。
 
从印刷技术的角度来看,防伪手段主要包括:特种印刷材料防伪、制版与印刷工艺防伪、激光全息防伪、FID技术防伪等。不少案例采取了多种手段并用的方法进行防伪。FID技术防伪是与互联网环境下的产业拓展相匹配的功能性防伪,在欧美国家已普及,但在我国仅有少数出版社的部分图书尝试性地使用。随着这项技术的普及,我们的非法出版物鉴定将变得容易而快捷。目前最典型的防伪印刷技术还是使用激光镭射技术印制的防伪标签。
 
激光镭射防伪标签的制版工艺复杂、难度大,仅有少数厂家能够生产,盗印者很难以低成本仿制。激光镭射防伪标签运用全息摄影原理,利用激光光源将景物光波的振幅信息和相位信息同时摄取下来,细微的空气流动都能导致全息图像的变化,像指纹一样不可能有两件一样的全息图。采用膜压、热烫等工艺制成色彩如虹的立体防伪图标。鉴定中使用镭射防伪标识的图书不在少数。
 
“第二只眼”:不同制版方式的判定
 
图书的盗版盗印通常有以下3种方式:
 
盗取正版数据直接用于制版印刷,该方式盗版内容与正版完全一致。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数据窃取的证据,单凭印制结果,靠现有技术手段很难判定。
 
OCR识别扫描或重新录入,使用该手段印制版面内容要与正版内容完全一致几乎不可能,盗版使用人力的成本会很高,即使这样,在字体、字号和非文字部分内容的处理上也会露出马脚。
 
照相制版或扫描制版,对正版图书页面进行照相或扫描后直接制版,以该方式盗印的图书与正版图书页面内容完全一致,但因二次复制损失像素,印制字体与图像边缘出现相对模糊或粗糙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一些时候用肉眼就能观察得到;即使盗印者使用了较高规格的扫描仪和照相设备,鉴定员用15倍的放大镜也可以观察得到。
 
据印刷业专家介绍,使用一台不足万元的扫描仪即可复制出用肉眼不易辨别真伪的样张。随着扫描技术的提高,使用高水准的扫描仪达到以假乱真程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盗印受成本限制,这种情况目前尚没有发现。
 
此文章由印刷公司转载
 
 
上海贝得印务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5036663号-1     关于贝得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