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 画册印刷打样质量的稳定性与准确性,给打样制定某些工作数据是完全必要的。影响打样质量的主要数据指标如下:
打样实地密度打样实地密度反映了纸张接受油墨量的状况。当油墨从印版传送到橡皮布,再由橡皮布压印到纸张上时,一部分油墨被纸张纤维所吸收,另一部分油墨会在纸张表面形成油墨层的膜面。当使用胶版纸作为印刷用马纸时,由于纸张纤维较松,其对油墨吸收性大。因此,在印刷时其油墨需要量将会增多,在纸张表面所形成的油墨层膜面就会减薄。再加上胶版纸的表面平滑度较低,因此,它吸收墨即使更多,油墨的反射密度也不会表现得很高。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以铜版纸上的油墨反射密度作为打样的密度的数据控制标准。黄、品红、青、黑四色油墨的光学反射密度,在一般正常的范围为:黄9-1.1;品红1.3-1.4;青1.5-1.6;黑1.8-1.9。
以上控制数据应保证在打样时取得正常的网点状态才是有效的。在网点状态不理想的情况下,其实地密度是没有意义的。同时所使用油墨的品牌不一样,其反射密度也不同。在一般的情况下,油墨色相纯度高的,其黄、品红、青的反射密度可以设定得较低一些。
用一台圆压平、手摆纸的打样机,使用与印刷同样的印版、纸张、油墨来进行模拟彩色印刷,用以检查图像扫描质量和制作规格,在印前领域中称之谓打样。几十年来它在该领域中一直被作为印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从未改变过。由于整个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水,为了使之与其他打样方式区别,也称之谓打样。
模拟打样在印前领域中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即采用了同印刷完全一样的纸张、油墨、印版、印刷方式,模拟了印刷的整个全过程。因此得到的最终样张与大批量印刷品容易达到一致。
在生产过程中它同样需要输出软片,晒制印版;在打样机上调整水、墨平衡,每个颜色印完成以后,要进行繁琐而又认真地清洗墨辊、橡皮布工作。所以,需要准备工作的时间是很长的,在一般情况下,其需要3-4个小时才能完成四个颜色的最终样张。同时它的生产成本也比较高,A4幅面一套通常约20-25元。从模拟打样的速度来看,比DTP的高效率系统所花费的时间实在太长了。
|